
对于熟悉东晋十六国历史的朋友们来说,“北府兵”这一名称定然耳熟能详。这支军队在建元十九年(公元383年)进行的淝水之战中,以流星般的速度击溃了前秦的数十万精锐部队配资正规网站,历史在这一刻发生了剧变。此外,后来取代东晋政权的南朝宋,更是以“北府兵”为核心力量,这一兵团在历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。那么,东晋的“北府”和“北府兵”之间究竟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呢?
公元317年,西晋灭亡的第五年,司马家族的后裔,重孙子司马睿在建康(如今的江苏省南京市)登基称帝,开创了东晋王朝。东晋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中央集权国家,而是由士族门阀构成的联盟,东晋皇帝的地位更多地扮演着一个联盟首领的角色。因此,在东晋的政治体系中,出现了不少地方独立性较强的势力,尤其是各州刺史兼任都督的地方军政官员,他们在各自权力范围内拥有较强的自主性,往往形成实质上的割据之势。
展开剩余58%在东晋的众多个州刺史中,徐州刺史的治所位于风景秀丽的徐州(今江苏省徐州市)或京口(今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),这个地区不仅是东晋抵挡来自北方威胁的重要防线,也是北方战乱导致的流民聚集之地。徐州刺史在东晋体制内的职能颇为强大,形象可比作“上马管军,下马管民”,能够同时统领军事与民政,因此他成为东晋各个州刺史中影响力最为显著的角色之一。
由于徐州刺史的治所正处于建康以北,因此在东晋的政权体系中的称谓为“北府”。公元377年,随着谢安被任命为都督扬、豫、徐、兖、青、幽州诸军事,东晋的“北府”也正式被谢家掌控。为了更好地控制“北府”的军事力量,谢安将自己的侄子谢玄任命为“监江北诸军事”,实际把握了“北府”的兵权。
谢玄上任后,立即对北方流民中那些英勇的士兵进行精挑细选,并加以严格训练,配备他们最为先进的武器装备,从而最终组建起了一支战力无比强悍的精锐部队。由于谢玄当时负责“北府”的军事事务,因此他所统领的这些士兵便被称之为“北府兵”。在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中,谢玄的“北府兵”凭借着超凡的战斗力,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,历史的转折点因此而生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大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